关于转发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首届“挑战杯”大赛的通知.doc

发布时间:2010-04-19文章来源: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:

关于转发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首届“挑战杯”大赛的通知

信息工程学院各班级:

挑战杯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,是由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。“挑战杯”竞赛共设有两个并列项目,一个是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另一个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两个项目的竞赛交叉轮流开展,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。大赛的宗旨是“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知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”

为引导我校学生树立实事求是、勤奋钻研的学习风气,激励广大同学培养创新意识,培育创业精神,提高就业能力,并选拨优秀选手或团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“挑战杯”大赛,特开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首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,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大赛宗旨:培养创新意识,培育创业精神,提高就业能力。

二、参赛对象及形式:

1、对象:我院在校大中专学生。

2、形式:大赛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参赛,也可以由参赛单位组织学科互补、队员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(一般每个团队不超过6人)。

三、竞赛内容及要求

(一)创业计划大赛

创业计划大赛原则上以团队的形式参赛。参赛队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、产品或者服务(创业项目不作限定),并围绕这一技术、产品或服务,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,完成一份完整、具体、深入的创业计划书。并提交参赛队员信息及创业计划书纸质和电子稿。

创业计划大赛分初赛和复赛:

1、初赛。由各院系部组织,采取对创业策划方案书面评审的方式进行,评审的内容及标准见附件。

2、复赛。由学校组织,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。参加复赛的团队需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向评委进行口头解说(如为团队可分任务解说),并就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,评委根据解说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。

(二)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

根据“挑战杯”竞赛章程的规定,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内容包括: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、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,重点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、科技发明制作竞赛两项活动。

1、科技发明制作竞赛。本竞赛内容主要包括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。其中发明创造主要包括发明、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(发明是指对产品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;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、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;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、图案、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于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)。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方案,即成熟可行并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和前景广泛的技术成果,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技术成果。

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作品必须有图表资料。根据项目的需要,可以包括:

外观图,手绘或照片均可。结构图,手绘或打印均可。原理图,手绘或打印均可。录像带,不超过5分钟。。

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,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;

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,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,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、生长不利的影响;

新药物的研究,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;

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,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;

2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。选定调查课题,组织开展调查活动,形成调查报告。社会调查选题指南详见附件。

四、大赛注意事项

1、参赛作品要体现原创性,如发现有抄袭、盗用等情况,一律取消参赛资格。

2、所有上交作品系学工办会根据上交质量酌情设立奖项,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。

五、实施进程要点

1、创业计划大赛:2010年4月1日—5月10日各班级按要求上报参赛作品,每班最少2件作品。

2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:2010年4月1日—5月10日按要求上报科技发明制作参赛作品,符合要求的作品系学工办均予以奖励。

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于2010年4月1日—5月10日将选定调查题目上报系学工办审定,每班最少1项调查内容。2010年6月10日--9月18日各调查队在此期间应完成社会调查,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。在9月15日将相关材料提交系学工办(主要是真实的第一手数据,包括问卷、问卷分析表、访谈记录、资料照片、影像资料、实验数据、调查报告等等)。

3、大赛的相关电子文档和参考资料由学生会的郭帅、王志远发至各班班长邮箱。

附件:1、九江职业技术学院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竞赛团队申报表

2、评分标准

3、社会调查选题指南

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

2010.4.12

附件1:九江职业技术学院“挑战杯”创业计划竞赛团队申报表

作品名称

团队名称

参赛团队情况

姓名

性别

年级专业

联系方式

团队分工

负责人

项目来源

所在系部

联系电话

E-mail

指导教师

职 称

所在系部

联系电话

E-mail

作品领域

A、 产品□

B、 服务□

C、 其它□

参赛团队所在院系部意见

附件2:评分标准

一、创业计划大赛作品评分标准

总评 = 书面作品分×60% + 现场答辩分×40%

1、书面作品评分标准(100分):

①创新意识(30分)

②计划的系统性(20分)

③计划的分析详细性(20分)

④计划的可操作性(30分)

2、现场答辩评分标准(100分)

①作品陈述(40分)

②回答提问(30分)

③团队表现(20分)

④整体表现(10分)

二、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分标准

1、原创性要求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的研究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;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。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。(20分)

2、创新性要求。科技发明制作类必须报送作品实物或其模型,需有鲜明的发明点和创新点。(30分)

3、技术性要求。作品主要技术指标应量化,同时要明确技术关键,先进性要和国内外同类作品作技术对比,并附参考文献。(30分)

4、市场化要求。作品须预估发明和制作产品的市场前景。(20分)

三、社会调查报告评分标准

1、报告结构严谨规范,逻辑性强(20分)

2、全面如实阐述某个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(20);

3、实际实地进行了社会调查工作,有数据资料(非通过网络资料整理)(20)

4、问题解决措施和方案非常合理、到位(10)

5、报告中有个人见解或结论(10)

6、语言简洁流畅,叙述清楚明了(10)

7、运用了一定的数据调查分析方法(10)

附件3:社会调查选题指南

1、90后大学生“三观”调查

2、“80后”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

3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

4、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

5、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情况调查

6、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调查

7、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调查

8、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查

9、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

10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

11、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

12、大学生择业观调查

13、大学生婚恋观调查

14、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、成因及对策

15、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的调查分析。

16、某市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调查

17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录用标准的调查分析

18、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研究

19、青少年法制观念状况调查;

20、新农村建设调查

21、个体、私营企业发展调查

22、近年来当地物价变迁及对策研究

23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

24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状况的社会调查

25、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研究

26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

27、农民工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

28、农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

29、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

说明:各院系部可在本指南内选题,可以是原题、也可以是原题中涉及的某一方面,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拟定题目报组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实施。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