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大教职员工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时刻警醒,酒驾醉驾必然受到严肃处理,切勿心存侥幸,务必牢固树立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的底线意识,牢牢守住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!
1.酒驾、醉驾的认定标准
酒驾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/100ml,小于80mg/100ml的驾驶行为。
醉驾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/100ml的驾驶行为。
2.酒驾成本清单

党员干部除上述成本外,还会受到党纪政务处分,根据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规定:
第三十三条:党员犯罪情节轻微,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,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,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、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。党员犯罪,被单处罚金的,依照前款规定处理。
第三十四条:党员犯罪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:
(一)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(含宣告缓刑)的;
(二)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;
(三)因过失犯罪,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(不含三年)有期徒刑的。
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(含三年)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、拘役的,一般应当开除党籍。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,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,报请上一级党组织批准。
3.属于酒驾醉驾的其他情形
①酒后在小区、停车场停车、挪车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有关规定,“道路”是指公路、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,包括广场、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。因此,向社会开放通行的小区、单位内部道路、公共停车场、地下车库等均属于道路的范畴。只要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了物理上的位移,即可认为驾驶行为已经完成。所以,在小区、停车场挪车的行为在刑法上会被认定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。酒后在小区停车、挪车,如果处于醉酒状态,则会构成醉驾。
②睡觉休息醒酒后立即开车
一些司机在饮酒后,在车内睡觉,以为休息后能降低酒精含量,再开就不会构成酒驾。但事实上,酒精一般在人体中代谢的时间为10-20个小时。如果少量饮酒,至少要在6个小时后驾车。如果头一天饮酒量比较多,建议第二天不要开车,至少要经过24小时后才能将体内的酒精分解代谢。
③酒量大,喝一点不影响
酒驾的认定标准和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,而要看血液中酒精含量是否达标。
④酒后骑摩托车
二轮、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,和汽车一样,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。
⑤搭乘酒驾车辆出事
有人认为:乘坐酒驾司机的车辆出了事故,酒驾司机负全责,同乘人员免责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!在自己远离“酒驾”的同时,要对酒驾人员及时劝阻,更不要搭乘酒驾车辆。
⑥酒后多喝水稀释酒精含量
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。交警的酒精检测仪检测来自肺部的气体,而不是口腔,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冲淡。
4.相关科普
酒驾醉驾后,纪委监委是如何知道的呢?
酒驾的信息录入公安局治安处罚系统后,纪委监委通过“大数据+监督”平台的数据比对,实时抓取到了这个线索。“大数据+监督”平台集纳了当地所有监督对象基本信息,党员干部和监察法规定的6类监督对象都被囊括进来,并且采集了涵盖公安、民政等28个部门、10大类68小类206项共计10万余条监督执纪数据。在这个平台上,有一个“协同反腐”的功能模块,可以实现与各职能部门行政处罚系统的数据导入和抓取。
公安机关酒驾的行政处罚数据导入平台以后,平台自动对比行政处罚和监督对象数据库,提取出本批次行政处罚数据中的监督对象信息,经与公安机关详细核对无误后,纳入区纪委监委问题线索库,问题线索进入审批、分配流程,转交或指定各镇(街)纪委、各部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进行处置。
5.廉洁提醒
1、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;
2、严禁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等活动;
3、严禁在内部场所违规吃喝,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;
4、严禁公款旅游、公车私用和公车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;
5、严禁违规公款购买烟酒、土特产,违规吃请,以及违规插手干预与经营等方面问题;
6、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,严禁讲排场、搞攀比、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;
7、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,倡导不酗酒、不酒驾,文明出行;
8、严禁节日前后干部职工消极怠工、纪律涣散以及值班值守不到位等问题;
9、严禁不讲组织程序、不严格执行请销假及外出报备有关规定;
10、严禁从事其他违规违纪违法活动。